【談股市】股息的迷思-左手換右手?
我在去年的文章有一再提醒美元指數過高,要開始適度分批調整換匯成亞洲貨幣,現在美元指數也跌至年線以下,在還沒有抵達三年線前,下檔的跌幅空間都還很大,雖然我常常吐槽虛擬貨幣是龐氏騙局,是沒有價值的投機市場,但就算美元這種有價值的貨幣,只要超漲過他的價值區間,基本上就會從投資市場轉變為投機市場,而且新聞就會開始放送定存美幣的訊息,這就代表市場開始過熱,這個邏輯就跟台積電來到600塊以上是一樣的,新聞就瘋狂報導台積電,還有散戶暴賺的消息,這就是市場開始過熱,台積電雖然是一間有價值會賺錢的好公司,但股價六百的時候淨值比都五倍以上了,已經是投機市場了,你去追高都是錯誤的操作。
接下來下週是過年期間,但美國股市是正常開市,因此仍要持續觀察,可以關注到美元指數已經產生低檔背離,下週期間容易反彈挑戰月線壓力,相對地,美國道瓊指數也會進入良性的回檔修正,然後這種時候新聞又會出現什麼聯準會鷹派的消息,嚇死愛炒短線的投資人跟韭菜。
我今年第一篇文章講的今年股市充滿希望,就是準備要由空頭轉多頭,很多人就會自我幻想空頭可能兩年三年甚至十年,會有這種沒有什麼常識的幻想是因為都來自於新聞的洗腦作用造成的,我講過看待股市要用知識理論,不是用情緒再那邊發洩,如果你面對什麼事情就是用情緒再面對,那現實生活中大概也是一個巨嬰,回過頭來,各位可以去觀察歐洲股市,不管是德國還是英國還是法國指數,近期都創了半年來的新高點,歐洲股市多頭早已回歸,你會認為美國股市跟台灣股市要空頭到什麼時候,你也不用在那邊看一大堆經濟數據或者看奇怪的youtuber講解總經在那邊恐嚇今年經濟恐怕會衰退,還是什麼XX先生說會加權指數會跌到一萬一你就嚇到清空股票,那你絕對又要等到大盤快創新高的時候你才要追高。
我在去年講你不要低頭看著你手機裡的未實現損益一直憂愁苦惱,你應該是要檢視公司的基本面,我在前一篇講到股價跟淨值的定義,也就是說股價是隨著市場的情緒在震盪,是不理性的具體表現,你去管這個幹嘛?你應該是要了解公司的淨值有沒有季季增年年增,因為當股價跌深並且低於淨值的時候,他就會漲回來到淨值的位置,都只是時間的問題罷了,所以你看那些達人神人講什麼追高可以暴賺,還給這種每次多頭行情都會出現的動能交易取一個奇怪的動物名稱,就會知道這些人根本不懂股市,我講難聽點,短線操作單純就是比誰財大誰就氣粗,短線就是金錢遊戲,這個在柯斯托蘭尼的書裡面都明明白白地寫道,不然你一個散戶是能贏主力嗎?這個邏輯是很簡單很明白,所以散戶去做短線交易就是會一直輸下去,只是時間的問題罷了,但散戶做長線持有的投資行為就是穩贏,只是時間的問題罷了,因此要我解釋什麼叫做動能交易?我會跟你說就是比誰資金多誰就是主宰者誰就是贏家,我解釋完了,你畫一百條線一千條線線在K圖中你也贏不了主力的財大氣粗。
接著來談本文章的重點,我在上週文章有分享淨值的重要性,各位一定要看懂淨值在幹嘛,不是整天拿著本益比河流圖跟股價堆疊起來感覺股價有沒有很昂貴,我都有講這是沒有意義的事情,那都是法人炒股的藉口罷了,你要看懂我講的淨值跟股價之間的關係,接下來我講股息這件事你才能明白,公司真的是拿他賺的錢回饋給你,不要傻傻的覺得公司是拿你投在股市的錢給你。
首先來了解股息(Dividend)的定義,股息是公司每年回饋給股東們的盈餘,也就是把公司所賺的錢,依照特定比例送給股東的資金,我們從英文的前綴字Divide也能知道,就是劃分的意思,就是公司把他賺的錢分一些送你。
我們來思考一個問題,公司自己賺到錢後通常會怎麼做,當然是繼續投資且擴大公司規模,繼續成長,但又不能過度擴張,因為公司若要擴大規模還是要依照市場的需求多寡去訂定,否則當供過於求的時候,反而降低公司的毛利,並且會有停滯的產線。因此當公司有獲利盈餘出現後,那這些盈餘要幹嘛?放著也是被通膨吃掉,倒不如回饋給支持自己的股東們。
好了,再延續思考一個問題,給股東們股息有什麼好處?我前一篇講過淨值是公司的基本價值,是股價的標準值,可是呢,股價短線期間往往會因為市場情緒而產生激烈震盪,公司為了鞏固股價能夠控制在淨值附近,就會需要有更多的穩定持股人在股價底部做支撐,因此回饋股息是最好的方式,這些長期的持股投資人,會因為享有更好的複利效果,讓股價不會跌的比淨值低太多,而這些穩定的長期投資人通常是隨著時間拉長變得很有錢,主要原因為他們有了複利效果而致富,當股價低於淨值的時候又會繼續加碼撿便宜,因此各位就會常看到股價跌深的時候會有反彈的現象,就是這樣的原因所產生的,所以那些自以為是的短線客畫了一百條一千條的線,都沒有任何意義,股票股價真正的支撐就是公司的價值。
從上述我們可以知道股息就是公司所賺的錢分出來給股東的,因此不要看到每次發股息股利的時候,產生股價向下跳空的現象,就以為是拿股東的錢從左手放到右手,這樣的看法是錯誤的,你應該要觀察的是前年度賺多少淨值,當股息發出來後,淨值下降的部分就是股息,也就是回饋給股東了。
舉鴻海的例子,鴻海在2022年發了5.2塊的股息,在發股息前第二季的淨值為100塊,到第三季的時候淨值只有增加到100.33塊,但第三季的EPS有賺2.8塊,因為是將盈餘一部分分配回饋給股東了,因此你要注意的不是股價向下跳空,因為股息是來自於公司的淨值,不是來自於表面的股價(如果看到這裡你還不懂股價跟淨值的定義,拜託請一定要看上週的文章),這樣的常識如果你懂了之後,就不會一直傻傻地以為賺股息沒意義,公司就是把他賺的錢送給你,結果你還不參加除息,把存了快一年好不容易可以領股息的個股在除息前賣掉,是非常愚蠢的行為,所以很多節目很多新聞就常常在那邊開話題討論要不要參加領息的議題,就是一個假議題,他們就是希望你可以重播看幾次他們的節目來增加收視率,因此你不領息就是失去了公司送錢給你的機會,領息之後你還賣掉,那更失去投資的意義,領息之後就是要再存進去個股裡,那麼就可以產生複利效果,年復一年的重複執行,不僅可以跟著公司淨值成長,還能享有複利效果,你的投資資產就會隨著時間拉長以倍增的速度在成長,這就是長期持有的優勢,也是短線投機者傻進傻出不懂的好處。
這篇給各位今年我要分享價值投資最重要的一句話「慢慢致富」,請謹記在心。真正成功的贏家從來都不是一夜致富而來的。
本文為個人投資心得分享,無任何買賣推薦,投資者請自行評估投資風險,自負盈虧。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