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股市】亞馬遜2025年第三季財報概況

 


一、前言

亞馬遜股價在這個月創歷史新高,但我仍然還沒進場,而我在10/24難得加碼買股票,我買的是Unity而不是亞馬遜,截至11/11為止,如果我是買進亞馬遜,未實現損益約11%左右,而我加碼的那批Unity現階段則高達17%,所以有些人在亞馬遜財報當天就覺得我做錯了,為什麼不選擇加碼亞馬遜,但事實證明兩件事情,第一個是,我將亞馬遜做為未來美股的第二投資標的,證明我眼光是對的,這一季的財報,淨值更創新高,財報非常的強,股價跳空是他應得的;第二個是,可以看到Unity雖然淨值還沒進入成長階段,也就是說還沒轉虧為盈,但選擇淨值比低的個股,股價不論在抗跌性還是上漲動能,絕對都比高淨值比的個股漂亮許多,不過這僅限於Unity這種有價值的股票。

至於我什麼時候才會加碼亞馬遜,如果跟我一樣持有鴻海及Unity的投資人,可以參考我的作法,我第一檔集中投資的個股是鴻海,所以我的主倉是鴻海,占了八成,剩下兩成是Unity,是我第二檔集中投資的美股,鴻海平均每年配息5%,所以我每年除了股息,再加上我工作的年終獎金及激勵獎金,基本上都會有我Unity倉位的一半,因此我是規劃近幾年內崩盤前,錢先存著,等崩盤時我會把這些錢加碼至亞馬遜,雖然不多,但投資就是這樣,反正我鴻海及Unity已經在賺錢了,我也不需要求快了,因為光是鴻海及Unity已經足夠讓我財富自由了。

亞馬遜總共有三大業務區塊-雲端、零售、廣告,這三大板塊中,雲端跟零售是屬於全球龍頭,各位要知道一件事情,雲端產業是由亞馬遜拓展開來的,後續Google跟微軟才慢慢跟上,接著才是Meta,零售業也是,亞馬遜不管是在物流還是電商,都是佔據世界龍頭地位,所以各位在關注營收表現時,雲端跟零售這兩大業務相當重要。

就過往來講,零售及廣告是很容易受經濟景氣循環影響的,所以過往如果要投資亞馬遜,絕對就是趁經濟景氣極差的時候,大膽進場亞馬遜,過往是如此,未來我要投資亞馬遜,也是採取這樣的策略。

以毛利來講的話,雲端是最高的,零售是最低的,但如果以營收來講,雲端是相對比零售低的,廣告是最低的,如果要看亞馬遜的營運是否良好的話,基本上就直接看淨值有沒有穩定成長就好,因為亞馬遜如同鴻海一樣,鴻海有四大營收類別可以隨時做調整,亞馬遜則是三大營收類別,亞馬遜的第一隻大腳是零售業,第二隻大腳是雲端,目前就是藉由AI的技術,再將這兩隻大腳裝上成長動能引擎,繼續往上開啟新一波的成長階段,至於廣告產業,就不用太糾結比不過META或GOOGLE,亞馬遜發展廣告產業不是要為了打敗META或GOOGLE這兩大市場龍頭,他只是要完善自己的生態圈而已。

對於亞馬遜的了解,大概有這樣的常識認知,你在看他的財報時,思路就會比較清楚了,未來經濟景氣差時,營收雖然不穩,但毛利穩定,經濟景氣好時,雖然毛利普通,但是營收持續飆高,因此淨值不論是經濟景氣差或熱絡時,都會穩定成長,這就是為什麼我選擇亞馬遜的原因。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第三季財報表現吧!

提醒本文僅針對亞馬遜進行分析與個人投資看法紀錄,不代表任何買賣推薦,請自行酌參。



二、2025年第三季財務表現

這次的財報表現,來帶各位看我怎麼大方向注意亞馬遜的財務資訊,另外在重複溫習與Google、META及微軟的比較,讓各位知道我投資亞馬遜是正確的選擇。







從以上的圖,可以看到淨值與EPS皆創歷史新高,你也能看到每一個季度,淨值都能夠穩定成長,然後EPS在2022年升息的條件下呈現虧損那時候股價跌到最低81元,如果你開啟三年線,他還是在三年線下,這就是價值投資非常甜美的好時機,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在前言說,最好在他崩盤或經濟景氣衰退的時候買進是最好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我現在根本不會想買進亞馬遜的原因,因為股價相對昂貴,經濟景氣是循環性的,他一定會有衰退修正的時候,而且也可以看到波克夏的持有現金又創歷史新高,巴菲特也是看準接下來五年內崩盤的機會。

又因為亞馬遜一直能穩定賺錢,可以看到負債比持續調降,這對未來碰到經濟景氣衰退時,企業會有更好的防禦能力。

再來看看淨值比,目前僅有7倍多,過往被炒作到30倍,因此其實現在淨值比7倍算是合理價範圍,最適合價值投資的是6-7倍以下,在四月份崩盤時,股價一度修正到161元,那時候淨值是26.64元,淨值比為6.04倍,在2023年最低點81元時,淨值為12.28元,淨值比為6.59倍,所以如果要買進的話,就是要在淨值比至少7倍以下去佈局是相當安全的。

股價合不合理,便不便宜,不是以股價做為絕對值的,你不要傻傻地以為未來股價會回檔到150元甚至80元,只要亞馬遜能持續賺錢,股價的底部是會隨著淨值提升而提升的,所以我現在不買248元或者10/24我不買224元左右的亞馬遜,未來如果淨值比7倍時剛好股價就是224元或248元,我就是會買,這就是股價跟淨值之間相對的概念,所以才要看淨值比,投資人要搞清楚這件事情,股價跟淨值之間的差距越大,你投資的風險就越大,你的心態承受度就要更大,你如果心態上常常喜歡自己在那崩裂的,就不應該追高,這就是為什麼韭菜常常賠錢的原因,韭菜賠錢的原因不是因為沒有停損停利,而是對投資知識的不足罷了。

接著可以看損益表歷年的表現,可以看到其實亞馬遜的營收表現是有季節性的,上半年市淡季,下半年是旺季,第四季是最旺的,因此每次第一季的營收環比下降的時候,別在那大驚小怪的,投資人要有這個常識。




我過去是將亞馬遜與Google、META及微軟的比較選股,最終決定投資亞馬遜,但很多人都會陷入股價漲跌的迷思,覺得亞馬遜股價不怎麼漲,所以就會質疑我選擇亞馬遜,因此今天這篇文章我還是再複習一下亞馬遜與其他三家企業的比較,讓想投資亞馬遜的人有更堅定的決心,建立更強健的穩定心態。





先從總資產來比較,可以看到亞馬遜是最高的,其次是微軟,最後META幾乎不到亞馬遜的一半,主要原因是因為亞馬遜有零售業,因此資產相當龐大,但這也說明亞馬遜的營業能力是遠高過META的。

論毛利率來講,亞馬遜跟Google及微軟不會相差太大,META是比較好的,市場很喜歡毛利高的產業,很容易就會去炒作,這也就是為什麼META股價漲的幅度比較大的原因,META相對其他三家企業來講,就是相對投機性質的股票了。

再來營收表現,我前面講說亞馬遜因為有零售業,所以資產龐大,因此他賺錢的絕對值是遠超過其他三間的,這種優質企業通常都能夠穩定賺錢,以此穩定提升股東權益,能幫股東穩定賺錢,這也就是為什麼我選擇亞馬遜的原因。


最後來講一下亞馬遜雲端在AI技術上很重要的產品-「Amazon Bedrock」,這個是2023年在 AWS(Amazon Web Services)全新推出的一項完全託管型的(fully managed)服務,用於構建和擴展生成式 AI(Generative AI)應用。它可以提供對多個基礎模型(Foundation Models, FMs)的存取,包括來自第三方 AI 初創公司(如 Anthropic、Cohere)和 Amazon 自家的 Titan 模型系列,類似他的電商經營模式,賣的不僅是第三方的AI模型,連自家的模型也一起在這個平台擺攤。

而Bedrock 的核心優勢在於簡化開發流程,讓開發者無需管理基礎設施,即可透過 API 實驗、微調(fine-tuning)和部署 AI 模型,特別適合在企業級應用,如聊天機器人、內容生成和代理式 AI等。

Bedrock 的發展歷程反映了 AWS 在 AI 領域的戰略轉型,從 2023 年初到2025 年底,已經快速演進為成熟的平台了。截至目前為止,Bedrock 已成為 AWS AI 生態的核心,支援超過數十個模型,並整合如 AgentCore 等代理工具。所以各位在聽電話會議時,一定要整理好Bedrock的相關資料,這關乎於B2B及B2C在雲端業務的成長。

至於為什麼亞馬遜要發展Bedrock 這個AI使用平台,回顧到2023年,當時ChatGPT才剛問世,很多人非常驚艷,導致很多企業紛紛都在搶著使用 AI,但不是每個企業都有辦法自己研發AI模型,如果要自己訓練模型得花幾億美金、幾個月。

亞馬遜就想:「既然很多企業都想要有個AI模型,那我就來當的『AI 超市』,你只要花點錢來挑就行了!」

到了2024年,Bedrock正式上線,因為2023年獲得很多客戶的青睞,非常滿意Bedrock這個『AI 超市』的模式,讓中小企業也能享受擁有AI語言模型的賦能,但亞馬遜為了避免客戶因為投餵企業機敏資料訓練模型,導致隱私問題發生,在2024年正式上線時,也推出了Guardrails機制,避免洩漏企業機密。

另外亞馬遜也推出客製化AI的服務,比如銀行的AI要懂金融,電商的AI要懂商品,並且也同步宣布要推出代理AI,是亞馬遜開始轉型代理AI的開始。

到了今年推出了AgentCore,這是 Bedrock 向「代理式 AI」轉型的巔峰,能夠讓你快速建「AI 管家」。例如:客服 AI 自己查訂單、退貨、追蹤物流。


Andy Jassy 在這次電話會議說:

「Bedrock 現在是全球最大推論引擎!」亞馬遜除了採用輝達的晶片,但另外多數運算使用的是自研 Trainium 晶片,其效率又快又便宜,但亞馬遜也不是要開發自研晶片完全取代,自研晶片算是客製化晶片,因為有些企業的要求就沒必要這麼高,既然如此幹嘛採用輝達這種頂天的晶片,因此亞馬遜自研晶片是多管齊下的一種經營策略,以此來完善自己的企業生態系。

至於Trainium 晶片我想我就等到下一季度來談,今天這片文章就讓各位先了解Bedrock在AWS這個雲端業務中的重要存在!



三、結論

在第二季的專文中,我分享了亞馬遜的轉型歷程,讓各位了解亞馬遜是一家經歷多次災難後難得能存活下來的優質企業,是一家值得終身投資的企業,他在未來五年內也將成為我的第三大持股。今天第三季的文章,主要介紹了雲端業務中,為了吃掉AI市場這個大餅所推出的Bedrock平台,目前也是獨一無二的創新經營模式,第二季財報出來的時候,市場跟華爾街就在那質疑亞馬遜發展AI的步調緩慢,我在八月份看到這些言論,以及股價還像下跌了個10%以上,差點沒讓我笑死,如果要認真講,亞馬遜是在ChatGPT問世後,發覺大家都非常能接受這個是對生活有幫助的、是有需求的,亞馬遜不是像Google、微軟及微軟立刻馬上拼命的開發自己的AI大語言模型,而是乾脆直接開一個『AI 超市』,讓很多中小企業可以以便宜的價格輕鬆使用AI大語言模型,亞馬遜搶市場大餅的速度是最快的好嗎?

如果要論這四家企業在AI的涉略深度,我會講亞馬遜是最深的,而且他跟輝達採購的算力也是最多的,因為亞馬遜得服務各大中小型企業,就必須要非常足夠的算力,有的企業客戶又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就自研晶片來滿足不同需求,就好像台積電不是只有A系列跟N系列晶片,他也有特殊IC的訂單需求,尤其日本最多,因此才在熊本熊建廠製作特殊IC。

我想亞馬遜的財報是相當健康沒有問題的,跟鴻海一樣是相當穩定的企業,未來我預計投資亞馬遜的倉位也會超過Unity,但我就是帶等投資的契機,亞馬遜是一筆我相當期待的投資。

後續我分享亞馬遜的專文,會偏向介紹更多亞馬遜重要的產品,我認為投資人要了解亞馬遜在做什麼,亞馬遜做的事情比鴻海還要多,所以是挺複雜的,因此對亞馬遜產品的了解有助於投資人長期持有的信心,我不會像其他投資達人、神人、博主有事沒事就在那邊估值,亞馬遜就是一家每年都在賺錢的企業,是要估什麼值,你只要在崩盤或經濟景氣衰退的時候重倉壓進去買就對了,然後就是年年等著跟亞馬遜一起賺錢就好,股價什麼的,說真的,一點都不重要好嘛!




聲明提醒,本文為個人持股紀錄分享,無任何買賣推薦,請投資人自行評估投資風險,自負盈虧。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