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股市】亞馬遜2025年第二季財報概況
一、前言
這是我第一篇針對亞馬遜寫的專文,不管你是因為投資Unity認識我的,或是剛路過的,在開始之前,我還是提醒,我不抱任何明牌,我只分享我所投資的企業,講白了就是單純分享與紀錄,你如果認同或喜歡,那我們就是同路人;如果不喜歡,你可以離開,道不同不相為謀,尤其是那些搞笑投機思維的賭徒,就別來秀下限了。
我研究亞馬遜有一段時間了,但通常也會有很多人不太了解亞馬遜現在到底在幹嘛,存在的既定印象可能都還留在電商甚至還以為只是單純的線上書店而已,所以我今年的亞馬遜專文,在前言就會稍微嘮叨一點亞馬遜過往基本面資訊,今天則談一下亞馬遜至今為止的轉型,讓各位初步的了解亞馬遜現在到底在幹嘛。
亞馬遜成立於1994年,最初是專注於線上書店的業務,到1999年則轉型採多角化經營策略,開始販售音樂、DVD、電子產品等,逐步成為綜合電商平台,直到了2015年成為全球電商平台龍頭企業。
但因為2000年遭遇網路泡沫化,差點讓亞馬遜在財務操作上整碗毀掉,於是進入第二次轉型,到了2005年推出了Prime會員計畫,隨後整合Prime Video、Music、Alexa等服務,打造訂閱制生態系統,這種訂閱制的消費模式,在當時的年代也是一舉創新的作為,大幅的提升了亞馬遜對客戶的黏性和回購率,並且更強化亞馬遜的電商龍頭地位,也順勢增加零售業務的競爭力。
第三次轉型則是緊接在2006年推出了Amazon Web Services(AWS),從電商平台轉型為雲端運算服務商,提供儲存(S3)、運算(EC2)等服務。
當時轉型到雲端產業是一大創舉,基本上就是從電商產業切入到雲端產業,而且當時幾乎沒有什麼企業走向這一塊,所以競爭很少,亞馬遜基本上就是因為這一步的轉型,成為了現在的雲端產業龍頭。
但在2010年,亞馬遜的電商產業跟零售業務,開始感受到同業強烈的競爭,像是ebay、沃爾瑪等 ,因此亞馬遜宣布第四次轉型,將電商和雲端兩個業務進行整合,打造亞馬遜獨特完整的生態系。自此,亞馬遜的AWS及Prime訂閱的收入表現大幅提升,降低了之前對電商及零售的高依賴性。
雖然亞馬遜在雲端市場佔居龍頭地位,但雲端市場後起之秀的微軟開始開發AI技術,讓亞馬遜意識到要不停地投入技術研發,自2018年亞馬遜推出了Amazon SageMaker(AI開發工具),正式進入第五次轉型,這次的轉型不僅切入了AI產業,隔一年2019年也投入低軌道衛星研發,亞馬遜這些轉型動作都是為了優化加強完善自我的生態系,以確保雲端及電商這兩大業務在市場保持領先地位。
所以亞馬遜現在正歷經第五次轉型,從1998年到現在2025年,也過了27年,也有五次的轉型,他的每股淨值從虧損到現在,成長到29.14元,股價從最低的0.066元(分割後計算價格),漲到現在240元左右,股價也成長了3600倍,我不要用上帝角度來看好了,假如你在2015年看中他的雲端轉型跟對於電商龍頭的認知,這時候他也達到價值投資的標準了,從2015年股價約20元開始(分割後計算價格)投資好了,持有個十年到現在,你少說也是賺了12倍,這就是我為什麼常講,你要做投資,一定要深思熟慮嚴選值得投資的優質企業,並且持續買進並持有這家企業股票至少十年,那你鐵定是這市場上百分之百的贏家。
有些投資人就覺得我瘋了,聽到我講說持股十年就說我是邪教,其實真正瘋的人才是那些只會持有一秒、一分、一小時、一天、一個月、一年的投機客,因為他們只想賺快錢,只想投機,只想賭博,你覺得這種人跟我們價值投資者,誰才是瘋了?只有瘋子跟邪教才會做沒有勝券在握的事情,然後把認賠輸錢的事情,用一個專業術語「停損」來合理化自己不合理的錯誤行為,並且到處宣揚要停損停利,製造謝畢科效應,讓世人都覺得投資設停損停利是正確的,久而久之,大家就陷入的這個神奇邏輯思維的誤區。
我們從亞馬遜每一次的轉型得知,他都是有根據的、有邏輯的,不是隨便在亂擴張了,他最大的目的就是要完善自己的生態系,所以他第五次轉型切入AI和低軌道衛星,而這些作為,不是為了要成為AI龍頭或者是低軌道衛星龍頭,切入AI是為了賦予亞馬遜自我的生態系智能化,提供客戶更優秀的服務品質,更精準的掌控企業成本費用;切入低軌道衛星,是為了讓自己的服務,能夠延伸到沒有網路的偏遠區域,更擴張自己服務的網絡點,以增強企業競爭力。
所以不要跟我瞎扯說亞馬遜的AI技術比不過谷歌、微軟、特斯拉、OPEN AI什麼的,也不要跟我瞎扯說低軌道衛星比不過Space X、OneWeb、Telesat什麼的,如果會講這些言論的人,基本上根本對亞馬遜一知半解,我只能請這些人好好的去重新了解亞馬遜,像亞馬遜這種優質企業,你到各大網路平台看一些評論,還是會有人罵亞馬遜垃圾廢物,不值得投資,股市裡就是充斥著知識不足的賭徒,如果你不想成為這些人,就勢必要跟著我好好的吸收正確投資知識,如果你錯過了鴻海、錯過了Unity,那麼就跟著我一起站在亞馬遜這個巨人的肩膀上吧!
再講下去就扯遠了,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第二季財報表現吧!
提醒本文僅針對亞馬遜進行分析與個人投資看法紀錄,不代表任何買賣推薦,請自行酌參。
二、2025年第二季財務表現
第一次的財報解析,我就先帶各位Overview一下亞馬遜的財務表現,主要是讓各位了解為什麼我要價值投資亞馬遜。
首先看一下亞馬遜的淨值表現,就是季季增、年年增的表現,又因為亞馬遜不配發股息,所以他的企業價值成長表現就是完整的表現在淨值上,換言之就是會表現在股東權益,所以你想要知道投資亞馬遜每年的投資報酬率,你就是看股東權益報酬率(ROE)就知道了,大概平均落在20%左右,不過你投資進去的股價不會剛好在淨值的位置,所以假設你在三年線160元左右的位置進場,持有時間拉越長,就會越靠近20%,如果你能夠持續加碼買進並長期持有,隨隨便便報酬率就超過這個標準了。
投資人想要安心加碼投資,除了基本面淨值這種增加進攻心態的數據外,也要來看看增加防守心態的負債比,從我在前言提到的轉型歷程,從2010年開始就進入第四次轉型,所以亞馬遜開始陸續舉債擴張企業競爭力,2015年來到80%以上,這一次的轉型到了2018年才算是告一段落,後續的轉型效果才慢慢彰顯出來,從EPS的年增表現就可以得知。
現階段亞馬遜就是慢慢地償還債務,目前負債比也降到了51.7%,對於這種有製造廠的企業來講,已經算是合格,也就是說未來每一次的經濟修正來臨時,根本不用擔心亞馬遜再像2000年網路泡沫時,瀕臨破產的窘境,投資人也都能趁股價下跌時安心地用力殺進去加碼。
--------------------------------
再來是這次財報表現,我先請AI幫我條列式重點整理如下。
主要財務表現
- 收入:1677億美元,同比增長12%(不含外匯影響),外匯對收入有15億美元正面影響。
- 營運收入:192億美元,同比增長31%,超出指導範圍高端17億美元。
- 自由現金流:過去12個月為182億美元。
- 廣告收入:157億美元,同比增長22%,主要由贊助產品驅動。
- 資本支出:第二季度314億美元,預計下半年保持此水平,主要投資於AWS AI服務、晶片開發及履行網絡。
- 分部門表現:
- 北美:收入1001億美元,同比增長11%,營運利潤率7.5%(同比+190基點)。
- 國際:收入368億美元,同比增長11%(不含外匯影響),營運利潤率4.1%(同比+320基點)。
- AWS:收入309億美元,同比增長17.5%,年化收入運行率超1230億美元,營運利潤率32.9%(較第一季度39.5%下降,主要因股票薪酬費用季節性增加及折舊費用上升)。
各業務亮點
1.零售業務:
- 產品選擇:新增Nike、Away、Aveda、Marc Jacobs等高端品牌,擴展生鮮試點(75%用戶為首次購買,20%首月多次回購)。
- 價格競爭力:連續八年被評為美國價格最低零售商,日常必需品增長超其他品類,占售出單位1/3。
- 配送速度:創全球最快配送紀錄,美國當日/次日送達商品同比增30%,計劃年底前將當日/次日送達擴展至4000+中小城市及農村。
- Prime Day:史上最大,創銷售額、商品數量及Prime會員註冊紀錄,客戶節省數十億美元,中小企業賣家表現最佳。
- 運營效率:直接路線訂單比例增40%,包裹運輸距離減12%,處理次數降15%,單位/箱增加,降低服務成本。
- 自動化:全球部署第100萬機器人,Deepfleet AI提升機器人效率10%,改善配送速度與安全性。
2.廣告業務:
- 全漏斗廣告產品在美國接觸超3億受眾,涵蓋零售、Prime Video、Twitch、Fire TV及第三方平台。
- Amazon DSP與Roku合作,覆蓋8000萬連網電視家庭,與Disney整合提供Disney+、ESPN、Hulu等優質庫存。
3. AWS:
- 生成式AI業務年同比增長三位數,需求超供給,客戶包括PepsiCo、Airbnb、納斯達克等。
- 硬件:Trainium 2成為Anthropic及Bedrock支柱,價格性能比其他GPU高30-40%;推出NVIDIA Grace Blackwell超級芯片EC2實例。
- Bedrock:新增Anthropic Cloud 4(增長最快模型),Amazon Nova為第二受歡迎模型,支持定制化。
- 代理工具:Strands(開源代理構建工具,GitHub 2500星)及Agent Core(安全部署代理)受客戶歡迎。
- 應用:AWS Transform加速大型機現代化,Curo編碼代理獲數十萬開發者使用,支持自然語言編碼。
4.其他業務:
- Alexa Plus:生成式AI驅動,美國數百萬客戶早期訪問,評分高、使用量增,支持多行動(音樂、視頻、家居控制)。
- Project Kuiper:第三次發射成功,未商業推出但已簽署多企業/政府協議,計劃年底或明年啟動商業測試。
- Prime Video:NASCAR賽季吸引200萬觀眾/場,NBA賽季即將推出,詹姆斯·邦德新片由Denis Villeneuve執導。
- Amazon Pharmacy:年迄今增長50%,基數已顯著。
未來展望
1.第三季度指引:
- 營運收入:1740億至1795億美元,預計外匯有130基點正面影響。
- 淨銷售額:155億至205億美元。(華爾街分析師預期為194億美元,然後說亞馬遜給的指引略遜,我也不知道這什麼神奇邏輯,照邏輯來講,不是應該要洋洋得意自己的分析很準嗎?結果是,像吃到炸藥一樣抨擊亞馬遜這個指引很弱?當晚股價硬生生跌了8%,你這樣不說華爾街耍蠢不然是什麼?)
- 考慮宏觀環境(關稅等)不確定性,專注價格、選擇及便利性。
2.長期策略:
- 持續優化履行網絡,擴展當日/次日送達,投資機器人與自動化。
- AWS加大AI投資(芯片、數據中心、電力),解決容量限制,預計逐季改善。
- 內部採用生成式AI提升效率,加速產品上市,改善員工體驗。
--------------------------------
K佬說明:
從上面的業務亮點來看,亞馬遜的營收主要來源就是來自於電商與零售業務(包含在線及實體商店、第三方賣家服務、訂閱服務)、廣告業務、AWS業務這三大項,電商與零售業務是營收最大的,但毛利最低,AWS業務則是毛利最高的業務,所以當AWS的占比越來越高時,就代表亞馬遜的毛利越來越高。
財報表就大概先帶大家看到這裡,算是初步認識一下亞馬遜,下半年的財報再慢慢帶各位怎麼看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及現金流量表,基本上投資亞馬遜比Unity還要簡單,因為亞馬遜已經是穩定營利的企業了,我投資他圖的是他第五次轉型之後每一年賺到的淨值,我只要持續買進並持有,我每年就是持續賺錢,沒有任何人能夠讓我賠錢。
當然啦,我圖得更是亞馬遜未來具有成長淺力的前瞻技術。所以最後來談一下亞馬遜的前瞻技術進度,主要就三大產業,分別為AI、量子科技、低軌道衛星。
亞馬遜的AI主要有兩大應用,一個是降低企業成本,一個是優化對客戶的服務,降低企業成本這一步,亞馬遜的步調非常快,因為他們在2024年全資成立機器人子公司-Amazon Robotics,從這次電話會議也有提到,以提供一百萬台機器人布局各廠區,取代物流現有人力,目的就是要降低實體業務的成本。
他們的機器人所用的AI語言模型,是亞馬遜開發的Deepfleet,移動效果提升一成,這能夠加速物流的作業速度。
另外一個目的就是優化對客戶的服務,比如Alexa pro,這是AI助理,主要可以應用在智慧家庭系統,Prime訂閱戶可以免費使用,如果沒有訂閱Prime,也可以另外付費使用。
除了有服務Prime的訂閱戶外,在AWS也有相關的服務,比如開發AI語言模型的平台SageMaker AI,AWS企業戶可以依照自己企業的特性製作自己的AI語言模型,亞馬遜自己也使用這套平台,另外還有Bedrock,這個平台主要就是提供各種現成的AI語言模型,AWS企業如果想要快速的應用AI,不想要花時間使用SageMaker AI自建AI模型,那就可以使用亞馬遜在Bedrock平台所提供的各種AI模型,比如Anthropic的Claude 4、Amazon的Nova,甚至DeepSeek的R1),企業或開發者可以直接挑一個來用,快速做聊天機器人、內容生成或客服自動化,省時省力,適合想立刻上手的公司。
從這些面向來看,你就清楚看到亞馬遜開發AI業務這一塊,很明顯的就是要完善電商及零售業務、AWS及Prime訂閱等等這些生態系,並不是要去跟哪一家的模型競爭,這個概念我們在投資Unity的過程就似曾相似,Unity的廣告業務不是要拓展到非遊戲領域,Unity的廣告業務兩個目的,一個是幫助遊戲創造者創造廣告營利,另一個是幫助遊戲創造者增加自製遊戲曝光率,目的都是要完善企業自己的生態系。
所以以後有人在那跟你講說亞馬遜的AI模型比不過谷歌、比不過微軟、比不過ChatGPT,你就知道他不懂亞馬遜了,也沒必要與之爭論。
搞笑的事情是,華爾街就質疑亞馬遜的AI進度落後,亞馬遜為了這點,在這次電話會議也澄清,現在生成式AI不過就是整個AI演進的開端而已,基本上沒有什麼落後的問題,大多數都是訓練大型模型(超吃算力)和試驗應用,所以你現在還能免費的使用到很多不同的AI語言模型,其實這些企業就是在利用大家提供數據去訓練AI模型。
AI的技術演進藍圖中,生成式AI並不是終點,在2月份中國演算法deepseek橫空出世,號稱只使用輝達H系列的晶片就能運行了,那時華爾街就說AI算力過剩,伺服器供過於求,還有一堆達人神人博主附和說,今年會看到亞馬遜、微軟、谷歌退伺服器的訂單,真的也是好笑了。生成式AI其實是AI的技術演進藍圖中的起點,再來是代理AI、物理AI,最後是超級AI,所以華爾街說亞馬遜的AI落後,真的是完全的在秀下限,假如你參加田徑比賽,選手們都還在起跑點熱身,然後有個人跑來跟你說,「喂!你落後其他選手了」,你會不會覺得這個人是個傻逼,大家都還在熱身,是要落後什麼?
最後量子科技跟低軌道衛星,為了避免篇幅過長,我想我留到下半年財報再來談。
三、結論
亞馬遜是一家相當優質的企業,規模也是比同業META、谷歌、微軟還要大,涉略的前瞻產業有包含我想要投資的低軌道衛星以及量子科技,以及亞馬遜的經營理念都是朝長期的方向發展,他們不會去花大錢的投資短期的業務,比如像廣告業務,這個比例就相當低,主要也是在完善自己電商領域的廣告業務而已,就跟Unity 一樣鞏固自己遊戲領域的廣告業務。
亞馬遜這筆投資,會相對Unity 簡單容易很多,因為亞馬遜已經是優質企業了,基本上在心態上,不會被虧損疑慮給擾亂投資心態,所以如果你是因為Unity 認識我的,你會發覺亞馬遜根本是小兒科,能夠非常地放心用力買、放心持有。
所以今年的財報分享,我會偏向對於亞馬遜基本面知識的建立,後面第三季第四季我會帶各位了解亞馬遜的低軌道衛星以及量子科技的發展,你就知道我為什麼要投資亞馬遜了。
最後是,大家都很關切關稅議題,我還是在提醒,這都是短期現象,而且對於龍頭來講,不會是首先被衝擊的對象,並且亞馬遜從1994年成立至今,也是一家31年的老企業,也經歷過瀕臨破產的窘境,現在負債比也持續下降,所以投資人根本不用擔心關稅的問題,也不會造成亞麻遜成長下降,反而可以讓亞馬遜跟同業拉開更多的差距,所以與其說關稅是亞馬遜的利空,不如說是利多,是一個外在環境因素幫助亞馬遜鞏固電商龍頭地位。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