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書】窮查理的普通常識第二講-普世智慧的投資應用

 


第二講是跟股市有相關的部分,但他講的是將他的普世智慧理論應用在選股這件事情,我們在看查理蒙格分享的知識時,不要一直侷限在股市這回事,他的智慧是屬於普世智慧,也就是普天下共通性的知識,不論應用在日常生活、工作、科學、經濟等,都適用。

在這一講中,分三個大段落論述,首先是相互關聯的理論,如果各位有閱讀塔雷伯的「黑天鵝」,就會知道在黑天鵝書中有提到領域謬誤,也就是說很多人明明有相關的知識,但是只要從這個領域換到另外一個領域時,同樣的邏輯思維卻無法同步轉換,而查理蒙格也是有相似的觀點來講述相互關聯的理論。

藉由這樣的理論基礎點出發,其實會發現經濟是一個類似大自然世界的生態系統,並非一個與其他科學無關的獨立領域,然後導論到企業規模的重要性。

接著進而提出對於投資的有效市場觀點,基本上就是吐槽那些所謂市場的投機行為以及投行機構醉翁之意不在酒的陋習,也說明長期投資絕對穩贏投機行為。

下面接續對這三大段落的分享心得


一、相互關聯的理論框架

有一句話說:「在手裡拿著鐵錘的人眼中,世界就像一根釘子。」

這個是在講知識狹隘的人,常常用他自己狹隘的眼界看世界,查理蒙格說,在吸收知識的時候,應該要自己建立一個固有的思維模型,而且當知識被你吸收之後,這些知識是可以在你自己的思維模型靈活運用,而不是像以前學生時代死背公式死背課本內容,這種人到最後都會成為失敗者。

我舉我的例子,我的思維模型已經簡單化了,就是,通常我看見眼前的任何表象時,我不會把它看成是理所當然,第一步就是要質疑,想著「為什麼」,並在心中直接列述5W1H的架構,迅速推論出最底層的根本邏輯,如此一來就不會常常被表面的假象給騙去,我身為理工科出身的人,我不會像手裡拿著鐵鎚的人,好像眼裡就只有釘子,所以我的眼界不會侷限在理工科的世界,我甚至利用我固有的思維學習會計學,學習經濟學,以及股市投資理論。

查理蒙格說,人們最基礎的知識,理當要學會數學、會計學、統計學、工程學、心理學等理論,但他講的是,你要了解最根本的理論即可,細部的知識不需要知道太多,但至少要學會那些皮毛的理論,就好像化學跟物理,至少你也要知道熱脹冷縮的原理、熱力學三大定律等普通常識,而數學則是基本的排列組合原理,當你了解了這些基礎原理,當遇到問題時,你很容易可以切入主題,並且集中鑽研。

再來是查理蒙格認為心理學最為重要,為什麼重要,其實是因為這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科學類別,人類不像機器或一般生物的思維這麼單純,人類除了是和否這兩種決策外,還有所謂的是與否同時存在的這個抉擇,也就是所謂的猶豫不決,因此人類的思維就好比量子力學裏頭「薛丁格的貓」理論一樣複雜,這種複雜的現象,就是「感情」,在機器或者一般生物的眼哩,也許他們認為人類有很可怕的天生疾病,那就是「感情」了,所以心理學對於人類非常重要。

「人類的頭腦既是宇宙的光榮,也是宇宙的恥辱。」

人類的頭腦擁有巨大力量,卻也經常出毛病,做出各種錯誤判斷,還極容易受他人操控,有些極為聰明的人就會利用這樣的現象,來操弄各種事情,比如政治鬥爭、騙誘他人財富等,在所謂的新聞媒體出現於這個世界之後,這樣的現象更加嚴重,加上人類七大罪中的惰性,利用大家對於追求真相的怠惰人性,大肆傳播偽知識、假訊息,導致很多人分不清楚真偽,讓偽知識竟都成了真理,所以為什麼有很多人都會被騙,就是太多人缺乏了普世知識來分辨發生在眼前事件的真偽。

查理蒙格在這裡分享了他的思維模型,就是「雙軌分析」,也就是說他會去思考哪些因素真正控制了利益,同時,會思考自己的大腦是不是有一些潛意識,常常會反射性判斷成自以為有用的資訊,這個也就是他最常講的一句話,凡事要反過來想。

講白話一點就是,假設在股市中,你看到股價在漲,你不能潛意識的認為後面會繼續漲,這都是你自己在自我幻想,然後你要去思考,造成上漲的原因是什麼。

而對於我自己的5W1H思維與查理蒙格的雙軌分析思維,其實是大相逕挺,你只要邏輯正確,不管你怎麼樣的思考,到最後都會得到那些所謂的真相,而不是表面上的暫時性現象,或者,根本就是假象。



二、基本的微觀經濟學模型

再來是這個段落令我訝異,過往我常常講,不論股市還是經濟,有如大自然生態一樣,而我在拜讀這本書時,很慶幸的竟然與查理蒙格有一樣的看法。

查理蒙格認為,人類的經濟學,其實是可以當作自然生態系的系統來看待的,比如,有特定專長的人,能夠在他的領域做的特別好;動物在適合生長的環境便能繁衍;在經濟的世界也是如此,某個企業,在某個產業領域非常優秀,就會一直更優秀。

說到優秀的企業,一定就會是規模很大的企業,從來沒有一間可以一直優秀下去的企業是中小型企業,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在選股組裝代工廠時,我選擇規模最大的鴻海作為到我一生結束為止的永久投資標的。

規模優勢理論的本質是:生產的商品愈多,就愈有能力生產該種商品,那是極大的優勢,和經營的成敗有很大關係。

除了企業的實體營業額規模外,查理蒙格特別講說,還有另外一種規模優勢來自於心理學,這心理學的術語稱之為「社會認同」,這個講白話一點就是,一般人常常會盲目跟從,常常受到其他人影響,大家買什麼東西,就會下意識認為這東西很好,大家在這裡排隊,下意識就會認為有什麼好康的,反正跟著做就對了,避免落伍,避免成為異類。

由於人類心理面所產生的「社會認同」現象,使企業可以針對這樣的特性,來大幅拓展產品的銷售管道,這種優勢的養成是不容易的。就比如巴菲特投資的可口可樂,在可口可樂剛開始問世時,一定是乏人問津,但因為特殊的口感與甜味,使得人們到處宣揚,慢慢得遍布全世界,雖然對於現在的我們,看起來不過就是常見的飲料,但是可口可樂已經養成了消費者們的「社會認同」,縱使可口可樂得營業額規模沒有電子科技產業大,但在全人類的心理層面來看,已經達到有如電子科技優秀大廠的規模優勢了。

當企業規模壯大起來後,接著分工模式就會越來越細,慢慢的會出現一個問題,就是官僚制度越來越明顯,一項決策,在規模小的時候,可能馬上就可以執行了,但是在大企業,就會需要層層得長官制度得審查,讓整個公司營運得步調變得緩慢,甚至迂腐現象產生,公司的營運策略就越保守,所以你常常會看到台灣的傳統產業很懶惰,不喜歡轉型,不喜歡改變,因此久久不會成長,企業賺到的錢,就送給股東,也無心讓盈餘再運用,這就是為什麼我不喜歡投資台灣的傳統產業企業。

但是並不是企業規模大就一定不好,這就取決於領導者有沒有瘋狂的熱情,我所謂的瘋狂熱情不是指像馬斯克那種到處製造話題得罪他人得瘋狂行徑,而是有想要讓公司改變、成長得衝動,就比如鴻海董事劉揚偉劉董,在郭董還在任時,常常與郭董提起電動車事業是鴻海可以衝的新產業,這就是我所謂的瘋狂熱情,這種瘋狂的熱情是可以使像鴻海這樣的大企業繼續成長。




三、投資的有效市場理論

這個段落都是我常常在部落格跟粉專講到爛的東西,我講過,我的知識來自於巴菲特以及查理蒙格,我不像其他投機客還自創奇奇怪怪自我感覺良好且沒有任何根據的投機招式,所以當你很認真的在看這兩位股神的書籍時,你會發現我講的東西跟他們的觀念根本一樣,因為他們是股神。

我就不懂,跟著前人的知識學習有什麼不對,但市場上大多數的投資人對於巴菲特及查理蒙格是很不屑的。

這個最後的段落我就講幾個簡單的觀念即可:

1.市場上的輸家大於贏家,比例約九成是輸家。

2.那些認為投資市場是有效的理論,基本上都是瘋子。

3.在手裡拿著鐵錘的人眼中,世界就像一根釘子。如果你精通高等數學,怎麼會不弄個能表現你的本領的假設呢?

4.愚蠢的短線客百分之百慘輸在交易過程中的摩擦成本。

5.看準了一個非常好的機會,那就就全力以赴全神貫注,因為這樣的機會在你的人生中不會超過十次。

6.投資經理人給的建議都是垃圾,他們賣的永遠不是讓你賺錢的產品,他們瞄準的是你口袋的錢錢,這些人說穿了就是銷售人員罷了。

7.投資股價被低估的優秀企業,而不是投資股價被低估的中庸企業。

8.好好把握少數幾個看準的機會,比假裝什麼都懂好得多。如果從一開始就做一些可行的事,而不是去做一些不可行的事,那麼你成功的機率要大得多。這難道不是顯而易見的嗎?投機是世界上最愚蠢的行為。

9.等到優秀企業明顯壯大以後,想要再買進就很困難了。

10.許多人因為太想避稅而犯下可怕的錯誤。當你越有錢,繳越多稅,合情合理。

11.虛胖的股價,會帶來巨大的投資災難,你必須時時留意這種風險。

12.如果你能夠找到某個價格公道的優秀企業的股票,買進,然後坐下來,這種方法將會非常非常有效,尤其是對散戶而言。

13.基金、ETF等金融產品,是一種搞笑的東西,就淨值而言,並無法替客戶增加產值,因此無法創造附加價值。只有少數投資經理人是有良心的,大部分都是鴕鳥心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