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書】被討厭的勇氣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我想這是很多人的疑問。


當你開始意識到你是人類的時候,也許是幼稚園,也許是國小,也許是國中,甚至到了出社會你才在問自己,「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這個問題就好像我剛進入到股市一樣,「公司的價值怎麼看?」,不過很抱歉,今天這篇不談投資,但其實對於人生的探討,也離不開投資這件事情,思考的邏輯都是一樣的,因為你如果連你自己人生的意義跟價值都看不到,更別談股市你能多會投資了。

對於不知道自己人生的意義為何的人,今天我想分享這本書給各位,就是「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我看了第三遍了,而且是一年刷一遍,我很喜歡重複看有意義的書籍,每一次看都會有不一樣的感受,今年第三年來看這本書,讓我更能明白其中作者想表達的很多內容。

很多人常常會聽到,人生的意義就是做自己,由自己決定,但很多人有聽沒有懂,原因很簡單,因為大家都被周圍的人定義自己,被過去的事情定義自己。

比如說,你小時候很喜歡繪畫,但是上課在課本上畫畫結果被老師體罰,長大後你就會一直找藉口說,你本來是有機會可以成為優秀的漫畫家或藝術家,但是因為小時候被老師體罰,造成你心底深處的陰影,不敢畫畫。

這個就是人類心裡面的缺陷,喜歡為過去的自己找藉口,來說明現在沒有成就的自己,在書本裡寫道說,對於過去所發生的事情是不能決定現在的自己,又比如,小孩小時候被霸凌,導致小孩不敢去上學,這其實不是霸凌造成的,而是小孩根本不想上學,所以,這些錯誤的觀念來決定現在當下的自己是錯誤的思維。簡單講就是人不能活在過去的框架,不能被過去的事情定義現在的你。

所以要如何定義你自己,你要自己去思考,你到底想要的是什麼,這是書裡頭講的目的論,你只要生活有了目標,自然知道自己該往哪裡走,自然你就定義了你自己,小時候畫畫被老師處罰,可是長大後你為什麼不能畫畫,長大後就讀的學校老師也不會處罰你,也沒有其他人會責備你,所以講穿了就是逃避,你長年沒有繪畫,功力大幅退步,不想努力去精進,這就是你的藉口。小孩被霸凌,那就換個學校,或者長大了,身邊的人也不一樣了,不認識你的人誰會沒事來霸凌你,說穿了就是嘗到了可以耍賴不用上學不用辛苦讀書的甜頭,所以繼續擺爛。

因此,如何決定你自己,都取決於那你能不能勤奮的動起來,而不是一直找藉口。人類的大腦很厲害,轉個念頭,世界就不一樣。

所以,不要被過去的經驗束縛,專注自己的需求,規劃自己未來的目標,人生要的是未來不過去,不要讓過去成為現在的自己,要讓現在的自己去往未來的自己去變化。

過往的「決定論」不能決定你是誰,現在式的「目的論」可以決定你自己是誰。

當你找到方向決定你自己後,再來你要成為認知覺醒者,很多人經過確認自己是誰之後,再來就是要克服人際關係,只要你能克服人際關係,那幸福自然降臨,你就會成為認知覺醒者,能成為認知覺醒者的人不多,因為太多人把自己看的太了不起了。

接下來談談人際關係,談到到人際關係,就得去割捨別人的課題,專注於自己的課題。

什麼叫作別人的課題,比如父母常常會督促小孩唸書,可是書讀不讀得進去,並不是父母講一講,小孩就讀的進去,你越是逼小孩,他越是抗拒,原因很簡單,人類都是獨立的個體,當你決定以及命令他人的事物,就意味著你無禮的去他人家裡門侵踏戶,縱使是自己的小孩,也是一樣。

這時你可能會說,小孩什麼都不懂,難道要放著不管嗎?我的意思是,不要去強迫他做他不想做的事情,而是懷著「支持」和「鼓勵」,去陪伴,如果他喜歡繪畫、喜歡運動、喜歡唱歌、喜歡看書,那就陪著他,並且跟他說,如果有什麼困難,告訴身為父母的你,你有的是資源可以支援你的小孩,這才是身為父母該盡的責任。身為父母的責任就到此為止,不需要對自己的小孩侵門踏戶,小孩不是你的奴隸,他是一個生命的存在。

人與人之間,是橫向關係,並非縱向關係,沒有什麼上對下下對上的關係,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生命,所以當你看待你的小孩或你的父母,都是橫向關係,彼此都需要尊重,沒有誰得聽誰的。

在工作場合也是如此,上司或長官,他們不過就是比你早一點跟公司簽約的員工罷了,不代表他們的能力或財富就比你強大,出了公司的門,就是一般人,所以當你被命令執行某件事情時,如果邏輯上矛盾了,明顯有問題,就是要提出來說明,不要怕這樣就是忤逆長官,你要想,如果你明知有錯卻不上報,反而最大的問題就出在於你,長官也是人,也會犯錯,也會犯蠢,但是如果你提出來了之後,長官硬逼你去做,你可以做一些自保的方式,留下曾經向上建議的證據,當追究責任時,你可以把這些證據拿出來。凡事都是艱困的過程,但不要怕困難,所謂的困難都在於你夠不夠強大而已,只要你的邏輯無缺陷,做人坦蕩蕩,很多問題在你面前其實都是小問題而已,所以這些上司跟長官,你都必須以橫向關係去看待,不是叫你跟他們稱兄道弟,而是不要把他們看得太了不起,只要給予跟對待一般人一樣的尊重就好。


到這裡為止,稍作休息一下,溫習一下前面講的東西,首先是決定自己是誰,不要被過去的事情給迷惑,以為自己什麼都不是,以為自己沒有價值。再來知道自己是誰之後,你會發現你是生活在人類的社會中,那麼人際關係就很重要,在這樣的環境中到底要怎麼獲得幸福呢?那就是減法看待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別人的事情是別人的事情,那是他們的課題,如果這個別人是你的親人,那就給予鼓勵與支持,不需要去為他們決定自己是誰,你的親人自己會決定自己是誰。

接著你就明白,你跟你的親人其實是橫向關係,那麼在公司,你跟你的下屬或者跟你的上司,也都是橫向關係,別把人際關係看成是縱向關係,對你自己一點好處都沒有。


好的,我們接續聊下去,了解的人際關係其實就是彼此橫向關係後,基本上你就自由了,但是這時候,你會很無聊,時間久了,就是平淡無奇,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你忘了要尋求幸福感這件事情。

我所謂的幸福感不是吃美食、談戀愛、出國到處遊玩這種,這些都只是你的日常生活必經的過程,時間久了,你也是覺得平淡無奇,美食吃到乏味,戀人看久了就膩了,出國玩到不知道要玩什麼,說實話就是這樣。

所謂的幸福感,我可以講說是成就感,成就感對於人類是一個無法抗拒的感受,要得到所謂的成就感就是要付出努力,最後獲得成果。

你可能就會說考大學考研究所,或者獲得好工作、投資發大財等等,但這些都不是所謂的幸福感,這些都是你生活中必經的過程罷了,久了就膩了,或著事發之後換來的是空虛。

所謂的幸福感或成就感,是你付出的過程,注意喔,我講的是「過程」,你在拚大學的時候,讀書是你付出的過程,你在南北征討面試公司時,準備面試資料是你付出的過程,你在投資的時候,看很多書跟基本面資料,是你付出的過程,這些就是你的幸福感,但在這些付出的過程中你渾然不知其實是幸福,所以你試著回過頭想,那些努力付出的時刻才是你記憶最深刻的部分。

所以「付出的過程」就是一種幸福感,但是一旦達到目標就結束了,因此作者提到一個更具幸福感的行為,那就是「貢獻他人」。

貢獻他人就是付出的行為,而貢獻他人士可以無窮止盡的一直做,是沒有終點的,因此自始至終都是「付出的過程」,所以貢獻他人是一件極度幸福的事情。

而且要注意一件事情,是不是有實質的貢獻,一點都不重要,而且你也無法得知你實際上幫助了誰,你不需要透過有沒有實質的貢獻來獲得認同,透過認同所獲的的貢獻感,是不自由的、不幸福的。

就好像我一直無私分享價值投資的知識一樣,其實我就是在貢獻他人,而且我可以一直無止盡的做,因為當我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我的心情是沒有壓力的,我的感受是舒暢舒服的,不管我現在在打字,還是我在錄音製作影音影片,我都覺得很幸福,我常講,我根本不在乎我的粉專有多少人按讚或追蹤,我講過我的部落格每一篇文章閱讀人數低於30人,但我都不在乎,因為我享受我貢獻他人的付出過程。

永遠不要覺得自己在這世界上是特別的存在,或者是天選之人,其實每個人都是獨立的生命獨立的個體,你就是一個平凡的人類罷了。

甘於平凡的勇氣,你不需要特意變得很特別,而平凡並非無能,所以沒有必要誇耀自己的優越性。

人生是一連串的剎那,每一個當下都很重要,當你回過神來時,你會發現已經達到目標了。這是真的。我剛開始要分享價值投資的時候,我從來不會想到我可以維持多久,轉眼間兩年就過了,文章也一直打,今年也開始分享影片,當我回過神來時,我已經發了很多篇文章了。

所以只要當下是充實的,就足夠了。


最後,你再問自己一次,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普遍來講,其實沒有一個標準答案,因為,人生的意義是你自己給的。

如果因為你還年輕、還搞不懂、還沒有目標,那就把貢獻他人當作目標吧!因為這是一個永遠做不完的目標!

因為這個目標會讓你覺得自己有價值,自然你的人生在無形中就被你自己賦予意義了!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