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股市】六月份檢視持股鴻海現況

一、前言 鴻海五月份召開股東會,鴻海首次講電動車在未來會成為第三支大腳,但有時候你可能會覺得好像有聽過,其實都是我在講的,所以你會有既視感,如果各位還有印象(不過應該也沒印象,哈哈),在去年12月的專文,我有提到鴻海所涉略的任何產業領域,都有機會成為鴻海下一個階段成長的重要黑馬,現在是AI產業大爆發,讓鴻海進入第二成長階段,未來電動車爆發就第三階段,機器人爆發就第四階段,低軌道衛星爆發就第五階段,量子科技爆發就第六階段,在更早之前我也有提到鴻海未來至少會有四大成長引擎,光是這樣的發展,鴻海通常都是研發五年後開始在市場找客戶,所以六階段的成長引擎,至少鴻海讓你抱個三十年都沒問題。 近期鴻海還推出了「創世紀專案」,就是以FoxBrain為中心,向外發展現階段鴻海的三大平台-智慧製造、智慧電動車、智慧城市,原本是先推出三大平台,後來才推出FoxBrain,用FoxBrain來整合三大平台,這就像劉揚瑋上任董事長之後,以鴻海總部為中心,重新整合四大事業群視一樣的邏輯,不然以往各事業群就像是群雄割據一樣,各據一方,互不支援不相讓,現在的鴻海就像是一個超級大戰艦一樣,所有能用的武器通通都整合起來了,所以這個創世紀專案,等於是發揮了鴻海最擅長的垂直整合能力,把自己的三大武器,也就是三大平台通通整合在一起,有智慧城市就有電動車,有電動車就有智慧製造,有智慧製造就有智慧城市,如此環環相扣,也完全符合了查理蒙格講的「魯拉帕魯薩效應」。 現階段鴻海股價一直被壓制,主要是因為市場情緒還處在於川普關稅的低氣壓,但由上個月的法說會以及五月底的股東會,劉董都明明白白的跟你講,關稅對鴻海的影響非常小,反而是影響到他們的客戶,也就是蘋果、輝達、亞馬遜、惠普等等這些大企業,反倒是劉董有講說匯率問題可能有些影響,如果你有看我分享華碩第一季度的法說會,你就會知道大企業平時就有在做避險的財務政策,我就簡單說,避險的工具有債券、股票、選擇權、期貨、外匯等等,他們會利用排列組合的方式去湊一個不會賠錢避險組合,這種避險組合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應對突然匯率調整巨變的狀況,所以他們在避險組合,平時沒事就是以0為基準,只要因為匯率問題開始有一些匯損出現,比如可能會虧損-1,那他們就會把避險組合調整到+1,這樣一來一回,實際上也就沒有虧損了,所以你看這個月的營收雖然因為匯損的關係有影響到,但只要到季度財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