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股市】一月份檢視持股鴻海現況
一、前言
舊的一年過去了,新的一年到了,我從2021年開始慢慢的增加對於鴻海的相關文章,每個月也都檢討自己的持股企業的現況與當月對鴻海發展進度的看法,這幾年觀察下來,也都如我所料,鴻海從去年開始進入第二成長曲線,從績優股轉變成績優成長股,這是一個非常值得價值投資的標的,我也講過,在台灣投資很幸福,台灣有台積電跟鴻海這兩大企業龍頭,另外還有像是電競品牌PC龍頭的華碩、被動元件全球龍頭的國巨、電子零組件通路商的大聯大等等,甚至各種特許行業,比如金融業的富邦金及國泰金等,都是值得長期持有的好標的,以淨值比來看,除了台積電已經被炒作之外,其實很多淨值比都不超過兩倍的好標的,尤其是鴻海這種香到爆且充滿未來價值的企業,就是很值得歐印安心睡好覺的企業。你在美國股市做投資,很難看到這種遍地黃金的投資市場,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我會講說在台灣做價值投資簡直好幸福,好多世界龍頭企業都集中在台灣,但台灣大部分的投資人都是用投機的心態,甚至賭博的心態在看待股市,也是挺諷刺的。
回過頭來,前言來幫各位溫習一下2024年十二月份鴻海的近況:
1.夏普
先來談夏普,鴻海在去年第一季的時候認列夏普的堺工廠面板的資產列減虧損新台幣105億元(夏普虧損約新台幣230億元),後來下半年夏普再出售堺工廠部分資產給日商積水化學,交易金額約新台幣52.45億元。加計先前以約新台幣211億元出售部分資產給日本軟銀,累計夏普近期約共有新台幣263億元落袋,幾乎是打消了夏普230億元的虧損,因此在母公司鴻海的損益表上,就等於不會看到夏普的虧損造成EPS衰退,並且夏普在下半年也轉虧為盈,所以在業外收入的表現,就是正獲利。現在第四季財報還沒開出來,但投資人根本就是不需要對夏普的虧損感到任何的擔憂,既使夏普沒有藉由賣資產來彌補虧損,鴻海本認也會處分一些不動產或股分來彌補,比如在12月份,鴻海就處分了vizio股分,可認列獲利8.7億元,鴻海有很多的股票投資,這些都是可以拿來彌補偶爾營運過程中的缺口,讓鴻海有很大的容錯空間,這也是我為什麼會集中投資鴻海的原因,你只要投資一間鴻海,等於投資一檔ETF,因為鴻海手中還有各式各樣各國的股票、債券、貨幣、期貨等等,他們的投資都是以長期為目標,也不會常常在那換標的,比那些證券商還專業,是有真的在做投資風險控管的企業,投資風險鴻海都幫你降低了,你持有這種股票當然就是天天都賺錢天天都開心。
2.電動車
再來談電動車的部分,就是鬧得沸沸揚揚的日本傳統車企日產及本田合併的消息,過程中鴻海一度想要藉由買下日產大股東-雷諾的持股,來成為日產最大股東以獲得經營權,但最後並沒有談成功,事後劉董也有表明,不管是日本合併的現象,還是他們很難併購傳統車企,其實都在他們謀定的策略中,但對於經營電動車產業的大方向目標是非常明確且不會變動的,也就是說即使未來有更多的傳統車企合併,也改變不了要他們最終要找專業的企業合作CDMS的事實。
這其實在大陸的電動車市場就已經有很明顯的現象了,在大陸的電動車生態圈中,很多沒有自己的電動車製造工廠的車企,就是找長安汽車代工製作,就連日本馬自達的馬六電動車,也是找長安汽車製造,鴻海就是類似這種模式,並且鴻海更高端,鴻海把這種模式推向國際各個車企,未來不管是日本、韓國、東南亞、歐美等地,只要沒有能力製作電動車或降低製作電動車成本的車企,最終就是會找像鴻海這種代工製作廠合作CDMS,且鴻海現在也持續在練功,並不是完全原地踏步,也就是目前與裕隆合作相當成功,光是2024年的N7,就已經交付了8000輛,第一年開賣,還輾壓賣贏了特斯拉的Model 3,並且直逼Model Y,明年鴻海還有Model B要開賣,光是Model B以90萬元的超高CP值價格,明顯就是對標Model 3,光是價格絕對能賣贏Model 3,對於外型設計很挑的消費者來講,Model B是知名義大利設計商所設計的車型,這設計商都是有幫豪華名車設計的,你光用90萬就能夠便宜入手,怎麼想都比買特斯拉還划算,我認為納智傑的業務跟公關要懂得拿這個優勢去推銷,不過光是價值就能打趴特斯拉了,這才是很重要的重點。
至於能不能超越特斯拉Model Y,我認為在2024年N7的首戰已拿下很好的口碑,說實話N7就是對標特斯拉Model Y,明年如果再把所有的銷售車型大部分改成長程版,N7長程版只要119萬元就能擁有,Model Y長程版要200萬元,要能賣爆超越Model Y,也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我可以很肯定的說,特斯拉已經在中國賣輸中國電動車,接下來的每一年,特斯拉在台灣也會賣輸給台灣電動車,等著看,這也是我為什麼在2023年下半年出清特斯拉持股的原因之一,當時還一堆網紅跟達人說鴻海做不出電動車,要投資電動車就要選特斯拉,我們就把時間繼續拉長等答案揭曉,看在每個國家中是特斯拉電動車比較賣還是鴻海電動車比較賣,而我也可以很篤定的說,最後特斯拉還會找鴻海CDMS,既然成本打不贏鴻海,那乾脆找鴻海幫忙,如果他不找,就會像英特爾不找台積電代工晶片一樣的下場,這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已。
而電動車成本最大的地方就是在於電池,占整車成本四成以上,所以要能低成本製造電動車最核心最關鍵的技術,就是在於能不能自製電動車電池,基本上傳統車企根本不會有這種技術,他們只能跟現有的電池廠購買電池,目前電動車電池市占率最高的就是寧德時代,調降成本最關鍵的部分掌握在他國企業手上,就絕對是劣勢,所以你說本田跟日產合併,難道就能自製電動車電池了嗎?別搞笑了,我是看不懂兩個路人組隊要怎麼打贏隨便一個NBA球員,這個這麼簡單的邏輯,既然被那封閉的自我驕傲給蒙蔽雙眼,日本人這種心態我也是佩服,倒是歐美我認為有很大機率會先找鴻海合作CDMS,光是蘋果這種美國大企業都願意找鴻海代工手機跟PC,就知道美國人是願意跟其他企業合作的,不過英特爾是個意外,所以你就看到英特爾下場多慘了。
鴻海在2024年鴻海科技日還發表了美規版的MODEL C,鴻海是確定有需求才會行動的保守企業,既然都可以設計美規版,就代表已經有美國車企在向鴻海尋求合作了,所以我會講說歐美車企會是國外第一個找鴻海合作CDMS的地方。
鴻海的高雄和發廠電池製造中心,預計要在今年第一季量產,鴻海的電動車電池涵蓋了液態、半固態及固態電池,沒錯,又是一條龍了,所以老外找鴻海代工製作電動車絕對是最明智的做法,把低毛利率的製作苦勞教給鴻海,這些車企的毛利率絕對輾爆特斯拉,這是這些傳統車企能夠不被淘汰的唯一選擇。你也不要覺得老外可能會找中國企業CDMS,你想太多了,Made in China在國際間是很排斥的,尤其是電動車這種電子產品,而鴻海製造的電動車也不會是Made in Taiwan,鴻海推動的電動車是「在地製造」,所以墨西哥人買鴻海組裝的電動車就是Made in Mexico,自己國家的人買在地製造的車子,基於愛國精神,他們就高潮了,還不買爆?你說這是不是相當合理。
3.AI伺服器
AI伺服器今年將是鴻海營運大爆發的主力產品,GB200訂單爆滿,下半年還有GB300要量產,但近期史上最強糞吸蝨說GB300有過熱問題,你不覺得這個議題好像在2024年的GB200就吵過一次了?結果GB200準時在2024年11月量產、12月出貨,打臉這些糞吸蝨跟投行機構的噁心嘴臉,股市就是這樣,沒有甚麼新鮮事,老把戲一演再演,以前就是每年喜歡拿紅色供應鏈立訊要打敗鴻海來說嘴,你在2023年及2024年已經沒看到這種騙小孩的把戲了吧?因為這種騙局實在太低級了,騙不到投資人殺股票,現在就換新口味,我會跟你講說,明年就會給你出現什麼GB400過熱的議題,股市就是這樣,沒有什麼新鮮事,低級新聞跟分析倒是一大堆。這種類事從以前美國股市就已經是屢見不鮮,所以我才會常講說,股市的黑暗面有多麼令人噁心,四處都是騙局,不過都是老騙局,而股市四百年以來,韭菜卻沒有割完的一天,所以詐騙集團為什麼都不會倒就是這樣,他們詐騙的手法也是老戲碼,但總會騙到一些有錢的笨蛋,不想變笨蛋就多吸收知識多學習,不是每天划手機看妹子搖抖音,整天逛網拍看購物直播,時間是你投資自己的重要籌碼,別浪費你的時間在一堆垃圾事情上,不要覺得我在檢討被害人,這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壞人,你要抓永遠都抓不完,唯一能保護自己的方式不是消滅壞人,而是增強自己的能力,不要以為大家都很閒會來幫助你,你如果有看現代心理學,都會跟你講說,當遇到所有困難事時,唯一能幫助自己的永遠只有自己,你如果連自己都幫不了自己,那別人也幫不了你了。
另外一樣的老把戲還有的就是,今年開始炒作GB300時,就會又看到市場要炒作二三線的組裝代工廠,對於鴻海大多數又是絕口不提,鴻海在GB200的訂單是全球企業佔最多的比例的企業,我之前講過GB300鴻海也一定是受惠最大的,原因很簡單,主要是GB300伺服器的架構比GB200更困難,比如GB300伺服器中淘汰了風扇,100%採用水冷解決方案,加上輝達零組件採購權預計轉交代工廠,鴻海則是有這個能力的,越是困難的製作方案,對鴻海越是有力,就好像大學聯考,考題太簡單的話,你怎麼辨識那些是實力高的學生,朋友之間情侶之間的感情,沒有患難怎麼見真情,這個邏輯很簡單明瞭吧?所以你投資是要選鴻海、還是廣達、還是緯創、還是英業達?時間拉長之後這答案就出來了,還在那邊講什麼賣鴻海買廣達、賣鴻海買緯創、賣鴻海買英業達,聽到這種話在人群中口耳相傳,就知道有多少人多麼無知。
4.鴻海在各前瞻產業的發展
近期有很多AR眼鏡、機器人、量子技術及低軌道衛星的話題,結果媒體報導的大多數是其他中小型企業,各位應該很常聽到我講鴻海是很多概念股的龍頭吧,不管是在綠能、儲能、半導體、電動車、元宇宙、機器人、量子、低軌道衛星、數位醫療、手機、PC等,皆是龍頭地位,我真的要再講一次,在台灣投資真的是很幸福的一件事情,台灣有多少在全球是龍頭的企業,尤其是鴻海,概括一堆未來的領域,鴻海有設立鴻海研究院,在劉董上任之前,劉董曾是鴻海研究院的院長,鴻海研究院主要就是研究開發前瞻技術,各項技術預期可以在5年後上戰場,這也是為什麼我會講鴻海是台灣科技與全球同步的唯一企業。
我為什麼會這樣講,從對岸的發展就可略知一二,很多台灣人相當排斥中國政府,但你不能不看到中國政府在科技面的布局其實很到位,在早期的面板及太陽能,他們的政府就集中補助這兩個產業,在當時可說是把全球的面板跟太陽能板的市場搞得天翻地覆,中國政府從太陽能再切入整個綠能產業,中國政府的策略就是,投資十年後就要上戰場,所以歷經十年後的現在,不管在風電、電動車還是儲能電池在中國市場是非常發達,領先全球,你再看看現在中國政府又漸漸的把資金集中投資在量子、機器人、低軌道衛星領域,十年後你要不要信中國境內都是機器人,不要說十年後,今年有些中國企業已經要開賣人形機器人了,不得不說中國政府在科技面的布局是非常到位的,而這些產業,也正是鴻海積極在切入的產業,全台灣有哪一個企業像鴻海這樣可以跟中國政府匹敵的?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政府還另外計畫要集中投資的產業,就是核融合,這對於未來全球大用電時代是相當重要的能源技術,我在鴻海科技日後有發一篇文章,也說明鴻海也有企圖要發展核融合技術,你如果要投資一家企業是不會被中國打敗的話,除了可以投資中國政府在半導體失利的台積電外,鴻海就是你的首選,否則你去投資什麼太陽能、面板、鋼鐵、塑化股、記憶體、成熟製程半導體等,你不賠錢才怪,眼界要放廣,不要敵人在做什麼你都不看,不要用你那可悲的個人情緒遮掩你的眼界,很多人討厭中國政府,就一昧的討厭中國的全部,也不想了解人家積極的在做什麼,這就是所謂意識形態、以偏概全,在孫子兵法就是知己不知彼,在戰場上,這是最忌諱的心態,不懂得看到事情的真相,如果想要不被騙,就要懂得明察秋毫,看見別人的壞,就避免自己犯錯,看見別人的好,就去學習,不管是敵是友,皆要如此面對,尤其是對你有敵意的人,你更是要了解他的全部,當他開始對你壞的時候,你就能夠從容不迫的應對。
講到這裡你可能會吐我,一個企業怎麼跟一個國家匹敵,我簡單這樣講好了,鴻海是富可敵國的帝國企業,鴻海的布局包含歐美、東南亞、澳洲、亞洲等各地,而且都是跟各國政府合作,這種手腕跟羅馬一樣不是一天能造成的,不論經濟實力還是科技實力皆是如此,鴻海對各個國家的好處就是可以提供非常多的就業機會,你想想看,一個國家的人民在鴻海這種高科技上班就會領高薪,那人民的GDP勢必就會上升,國家的經濟就會成長,只有愚蠢的國家才會拒鴻海於門外,你就看看現在中國是不是因為對鴻海百般刁難,導致鴻海部分產線退出中國後,多少人就這樣失業了,再看看日本車企,還不想讓鴻海收購,以為鴻海是敵人,真的就是太無知了,最終傳統車企還是要找鴻海CDMS。
鴻海是實實在在的擁有AI技術,也就是說他們是有AI學習模型的企業,之前還有人笑我說鴻海跟AI哪有什麼關係,我只能笑他無知,鴻海在AI領域已經深耕五六年以上了,鴻海的AI技術可以加速各項前瞻技術的發展,比如近期鴻海研究院就結合鴻揚半導體優異的製造能力,成功將AI學習模型與強化學習技術結合,大幅加速碳化矽功率半導體的研發進程,研究成果還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IEEE Open Journal of Power Electronics (OJPEL)》,該期刊影響因子高達5.8以上,影響因子通常5以上就很厲害了,所以別當鴻海研究院是塑膠做的,我都很鼓勵投資人有機會到「鴻海科技日」的話,一定要好好參訪鴻海研究院的攤位,了解一下他們未來想做什麼。
前言講很多鴻海近況,各位就可以知道投資鴻海是一件勝券在握的事情,接著就帶各位來看鴻海2024年十二月份營收表現,這次增加籌碼分析篇章,來看一下去年一整年下來外資的動向,本文僅針對鴻海進行分析與個人投資紀錄,不代表任何買賣推薦,請自行酌參。
二、12月份營收狀況
鴻海12月份營收6548.25億元,年增42.31%,累計全年度營收達6,859兆元,創歷史新高,年增11.37%。
這營收表現非常令人振奮,我在上個月的專文只是保守預估會年增兩成,我真的是小看了GB200的小量出貨,竟然月營收衝到6.5千億元,年增爆衝四成,除了GB200的小意外之外,各位可以看到對於整個第四季的消費智能表現從原本預期的約略持平,實際表現是年對年成長,電腦終端也是從原本的衰退,直接轉變成年對年成長,有投資華碩的你也要知道,華碩第四季的表現會優於第三季法說會時預期很多。
再來是看全年度的表現,基本上在第三季法說會中,是有調整電腦終端的表現為年對年成長,各位也可以看到現在鴻海在「元件及其他」都會寫說包含車用業務,也就是說電動車不管是整車還是EV零組件,甚至是EV軟體服務,相關的營收都會認列在這裡,算是四大產業類別裡營收最小的,換而言之,未來的成長空間非常大,別小看鴻海對於電動車產業的野心。
再來我想討論一下今年消費智能產品類別真實的表現,因為營收報告都會寫說2022年第四季正州廠疫情的影響,導致2023年第一季營收飆高,假如沒有這些事件,我們可以觀察到自鴻海轉型以來,也就是2019年喊轉型,2020年1月份才剛執行EPS最大化不去看,2021年一月份營收5仟億元,2022年一月份營收4.5仟億元,所以論鴻海EPS最大化過後來講,普遍一月份的營收表現平均來講是4.5仟億元至5仟億元之間,而2024年一月份營收則達到5.2仟億元,因此現實來說,今年的消費智能產品類別就是年對年成長,各位要知道這個事實,也就是說這很明顯的打臉今年市場說蘋果Iphone 16賣不好的消息。
對於今年第一季的展望,各位要知道,鴻海以往上半年是淡季,下半年是旺季,所以今年第一季很難會是季增的表現,鴻海是一家資產上兆的企業,你不要把他當作一般的中小企業在看,只有中小企業才沒有淡旺季之分,而且如果獲利能夠成長,就會一季比一季還賺錢,只有小公司才會每年都給你季季增的表現,所以像鴻海這種帝國企業,你只要看年增就好,看月增沒有太大意義。
三、籌碼分析
過去我在2023年每個月都帶各位追蹤外資籌碼表現,以及短線投機客的愚蠢行徑,會這樣做的原因是要讓各位知道,所謂的籌碼分析不是像市場傳授的一堆偽知識這麼蝦,什麼外資幾連買投信幾連買,還有什麼投本比外本比,還有什麼關鍵分點買進你就跟著麼買,賣出你就跟著賣,這些都是雞肋分析,我們所謂價值投資看的是企業的未來,不是看誰誰誰在買或在賣,我再坦白講,就算是做短線,也不是誰買你就買誰賣你就賣,所以我會想要呈現給各位看籌碼分析,是要讓各位了解,市場上的短線主力大部分其實是挺蠢的,沒有各位想像的這麼神威,所以你也不要幻想你做短線會有爆賺的一天,假如真的讓你運氣好爆賺一天,過沒多久你也是憑那無藥可救的實力全部賠回去,甚至倒賠到破產,這都是真實世界在發生的事情。
那今年就直接來總結看外資主力的買賣超結果,我把時間框在2024年3月份起漲點,因為外資群是從那時候開始轉多頭建倉,過程中很多買賣,可以看到截至目前為止,多頭外資有小摩,買賣超為60621張,再來是花旗環球,買賣超為36000張,外資多頭第三名的是大摩13849張,對,你沒看錯,大摩從持有的105千張,賣到只剩下13千張,結果股價高掛在180元,你不要說他低買高賣有賺錢不是很好嗎?我講一件事實,他就是韭菜行為,韭菜就是喜歡低買高賣後,然後再更高買回來,未來你就看看大摩接下來會不會幹一樣的蠢事,大摩從100元到180元,把股票賣掉92千張,看起來好像賺了60萬元價差,那我問你,今年鴻海GB200訂單爆滿的大行情,股價要從180元漲到300元,你覺得他要不要花更多的成本重新買回來,你不要以為他有辦法無縫接軌的從180元買回來,這些外資一定都是等到股價漲一段落後就重新追高買回來,那跟價值投資者的我比起來,誰的戰績漂亮?我從94元抱到現在180元,過程中只有不斷加碼,不做任何殺進殺出的動作,所以我沒有做錯的問題,但愚蠢的外資就在過程中殺進殺出,除了要承受很多的錯誤操作外,還要支付更多的手續費及交易稅,這樣比起來,我的戰績鐵定是贏所有的外資群,我的戰勝率是百分之百,外資群全部加起來也沒有我高,我買進的過程中只有輸一種人,就是證券商,因為我要繳手續費給證券商,愚蠢的短線客則會輸給四種人,一種是政府,因為要支付買進賣出的交易稅;一種是證券商,因為要支付手續費;一種是其他的短線客,短線客之間就是拚個你死我活,不是你賠錢就是我賠錢;一種就是我這種價值投資者,因為我賺錢他就賠錢,這就是我常講的,愚蠢的短線客永遠贏不了價值投資者的原因,所以你從不會看到我在股市裡輸錢,從我脫離小白晉級到價值投資領域後,我這輩子都不會有賠錢這回事。
另外是我常講小摩是外資群中的贏家,但是他最後還是很沒「棟桃」的跟著外資群賣股,也是愚蠢至極,從原本的157千張賣到只剩60千張,把股票賣掉只剩一半,持有張數還輸給了內資元大了,元大這麼多的原因主要就是因為0050、0056在2024年把鴻海加入至成分股,鴻海在0050中佔比4.83%,在0056中佔比1.61%,這兩支ETF的資產規模加起來也有8000億元,這種古老級的ETF就不會像2024年剛上市的 ETF高頻率換股,所以如果外資真的想把鴻海股價殺到見骨,應該就是要看到0050、0056剔除鴻海,那外資賣下去才有意義,才有辦法180元賣150元、140元買回來,這就是為什麼我會講說外資這麼蠢的原因。
但外資會這麼蠢也是有原因的,我就簡單講他們的底層邏輯,外資在股票中賺的價差,外資這些券商都不會得利,他們賺到的價差就是會進到他們客戶的口袋裡,我這樣講好了,國內的ETF或基金在三大法人裡我們稱之為投信,那如果是國外的ETF或基金,就稱之為外資,這樣你就懂外資殺進殺出到底在搞什麼鬼了吧,沒錯,就是狂吸猛吸投資他們基金的客戶錢,吸取手續費管理費等服務費用,操作越頻繁賺越多,而且操盤室的操盤手也有壓力,操盤手如果不殺進殺出,客戶就會跟投行機構哭說如果要長期持有,那還要你們這些投行機構要幹嘛,客戶就會跟操盤手的長官投訴為什麼基金都沒有交易行為,是不是在擺爛,長官就會拿操盤手的薪水來催交易績效,這樣你就懂外資在鴻海一直賣股票,並不是因為外資知道了散戶不知道的事情,是知道了單位長官跟客戶有多靠邀,這些投行機構業者他們只會坐在電腦螢幕前面操盤,是知道鴻海個什麼鳥毛?你不要看每次法說會都有投行機構的人來問問題,他們並非操盤手,來問問題的人跟操盤的人是不同人啊!投資人不要傻傻的連這一點道理都不懂。
最後看一下外資的庫存比例,已經創歷史新低了,只剩下37.2%,在鴻海股價100元時,最低也只有37.9%,現在股價181元,卻只剩37.2%,所以外資只要隨便一轉多頭,你覺得股價會不會飆到300元,會飆的邏輯很簡單,各位要知道,交易市場是買方與賣方交織而成的,外資群既然都是賣超,現在連投信也在賣,那大部分的股票自然是流入到散戶的手中,散戶大部分的心態就是,下跌時拼命買,過程中被套牢的感覺折磨,整天像在地獄般的煎熬,一直祈禱什麼時候能解套,等到股價上漲時,它們就會全部出清,這就是為什麼我會講說,外資只要隨便轉個多頭,股價就容易衝上去了,因為散戶再把大部分的籌碼又送賣給外資了。
講到這裡有沒有感覺,除了外資很蠢外,大部分散戶也很蠢,是的,股市交易市場就是充斥著這種搞笑的氛圍,一堆人都在賭,一堆人天天都在情緒爆炸,越是更多這種搞笑行為,股價波動就會越大,所以在股市中,絕大多部分是輸家,而真正的贏家永遠是價值投資者。
四、結論
我在2023年的時候,一直講說鴻海因為2022年有疫情的加持,當時2022年的營收達到6.6兆元,到了2023年一堆人看到每個月營收年減月減就在那哀哀叫要完蛋了,還有一些投資周刊講說鴻海空頭,我看到簡直昏倒,這什麼爛分析,所以我都不會想花錢買那些垃圾投資周刊,我當時也講說,只要2023年過了,接下來全年度營收就很容易超過2022年,沒想到2024年就出現了,這就是價值投資過程中讓人興奮跟充滿樂趣的地方,有些人還覺得一直存股很無聊,我是不知道你在那短線殺進殺出一直賠錢到底有多好玩?
今天這篇文章內容相當多,各位就要知道,身為價值投資者,在投資上並不無聊,你以為我都閉著眼睛在投資不管鴻海在做什麼嗎?我常常講價值投資者跟存股族的差別,價值投資者是充分了解公司在做什麼,並且以存股的方式進行投資,而存股族只是閉著眼睛就買,根本也不管自己投資什麼企業,所以台塑、中鋼、航運充斥一堆存股族,你覺得存股族必勝嗎?並沒有,在股市中必勝的贏家永遠是價值投資者,價值投資者跟存股族一樣都有能耐可以存股至少十年以上,但論報酬率,存股族還是有可能賠錢,價值投資者就絕對不會有賠錢的事情發生。
這次也增加了很久沒講的籌碼分析,還是提醒,籌碼分析不是要跟你講哪裡可以買進哪裡要賣出,所謂籌碼分析是讓你看見短線交易世界中的事實,不然一堆股市小白還以為短線投機客都好厲害,時不時都能買在最低賣在最高,別笑死人了,各位要知道,短線客最愛說嘴的動能交易,他們的操作邏輯就是追高殺低,因為漲上去就會有動能,所以要追,股價下跌時動能就變少,所以要殺股票,你覺得這些所謂的動能交易可以賺錢?說給鬼信?
接著就讓我們一起跟著鴻海迎接今年的GB200訂單爆滿的大行情,今年我就帶著各位看著愚蠢的外資認錯買回,一路買回300元!讓我們一起大喊,鴻海三百!
再次聲明,本文為個人持股紀錄分享,無任何買賣推薦,請投資人自行評估投資風險,自負盈虧。
感謝k佬
回覆刪除K大新年快樂!鴻海300
回覆刪除感謝K僗精闢分析!!!!鴻海300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