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股市】五月份檢視持股鴻海現況(含法說會內容)

 



一、前言

本週美元指數突破月線並挑戰季線壓力,可以看到週五美元指數尾盤交易有明顯的整理平台,這個現象我過去在2/24也有講過,當時美元指數遇到年線有很大的賣壓,通常越長線的均線壓力是具有參考價值的,但是當時年線半年線尚未死亡交叉,所以季線容易被突破,然而現在美元指數的年線及半年線已經死亡交叉,因此季線是中短期很重要的壓力關卡,這邏輯很簡單,當格局轉變為空頭情勢之後,隨便一點點的因素都會被壓下去,所以在空頭格局下,中短期的月季線壓力就有參考價值。

再者,現在半年線也在季線上方不遠,這就形成的雙重壓力,所以美元指數接下來很容易在被壓回去,繼續往我講的三年線修正下去回測。





美國股市的部分要三大指數一起判斷,首先是道瓊指數季線尚未上揚,所以震盪格局是必要之惡,你有沒有發現從4/25開始每天都是至少兩三百點以上的漲跌幅,尤其開盤就喜歡開低要不然就是先走低再往上拉,這一切都是為了洗盤。除了道瓊指數要等季線上揚之外,另外是那指的年線半年線將要黃金交叉,這件事情我已經從三月份就開始在提醒了,你也不要覺得年線半年線怎麼這麼慢還不黃金交叉,這不是五日線,均線是平均的概念,越長的均線,變化一定越慢,這是很基礎的股市常識,一定要搞懂均線的定義。

只要上述道瓊指數以及那指達到我所講的條件,接著費半很容易就會站上季線,換言之台股加權指數就會繼續往上走。





現在台灣加權指數也是在季線作整理,也呼應上述費半指數突破季線時,台灣加權指數也會同時反應,另外你也會發現現在剛好也在挑戰三年線的位置,我應該都有講過,你只要在三年線附近或三年線下看空,你絕對是股市中最大的輸家,三年線的位置通常都是穩贏的位置,但最終要回歸選股,你不要在大盤三年線的時候去追高所謂的強勢股,或者是剛要下跌的強勢股,比如這一兩個月話題很多的太陽能、風電、碳權、軍工、電機股等等,因為現在大盤在震盪,震盪的意義除了低檔個股在做底部盤整甩轎的動作之外,高檔個股也在高檔部位盤整整理頭部,主力就會把高檔個股偷偷倒貨,拿到資金之後,就會去低檔布局有價值的個股,所以接下來等大盤開始強勢之後,近期沒什麼在動的權值股就會有機會迎來一段漲幅,而且近期股息股利也發布了,除息行情也即將開始發酵,至於能不能抱股參與除權息,我在二月份有分享過文章「除息前持股的迷思」,還有,不要傻傻的覺得除息就是左手換右手,我只要聽到投資人講除息是左手換右手,我就知道這個人的程度是韭菜等級了。



鴻海在第一季法說會有提到今年配息5.3塊,這週就有外資分析報告寫說,鴻海股價下跌的原因除了電動車能不能成功之外,還有低配息的問題,我是不知道股價100塊至104塊區間震盪,殖利率5%以上的配息,原來叫做低配息,外資難道都不知道美股最高配息的也只有英特爾嗎?英特爾也只有5%,所以外資常常都會有神邏輯的分析,你不要跟我說外資沒有錯,航運股長榮還配息70塊,殖利率達40%以上,如果你拿長榮來講,你就買買看,我在二月份的除息抱股文章裏頭,有提到,你如果買在漲多的部位時參加除權息,你就會套牢一輩子,就等著看,長榮除息之後,淨值幾乎少掉一半,他還要花幾年的時間賺回來,而且就基本面來講,他把賺到這麼多的錢通通都配給股東,這也就意味著,這家公司沒有要提升競爭力的意思,所以類似這種公司就不是會為股東著想的公司。
接著針對鴻海(電動車整合概念)進行一個分析與紀錄,不代表任何買賣推薦,請自行參考。



二、鴻海第二季法說會


在分享法說會內容之前,再次提醒投資人,請以站在經營公司角度的方向看財務報表的表現,以及公司的營運方向是否失真,不要站在明天後天股價會不會漲會不會跌的心態去看,我講過,公司股價的震盪是取決於市場短線上情緒的震盪,跟公司的基本價值完全無關,身為長線投資人,你該關心的事情是公司有沒有如期成長,以及未來還有沒有發展的前景,不要本末倒置。
首先來看損益表,鴻海今年第一季營收新台幣 1 兆 4,624 億元,年對年成長4%,為歷年同期新高。
三率部分,第一季與去年同期相比,毛利率、營業利益率的本業獲利相對去年同期都有成長。
毛利率主要係因本季存貨水位下降所致;營業利益率主要為毛利率提升,及管理費用管控表現良好,使費用率下降所致;淨利率主要為業外認列夏普的權益法投資損失 197 億台幣,導致影響淨利率表現;EPS 部分,第一季歸屬母公司淨利為 128 億元,受到業外影響,年減百分之 56。EPS 0.93 元,較去年同期減少 1.19 元。




接者資產負債表,現金為1.12 兆元,維持營運水準。淨現金 2,721 億元,比去年底增加96% ,回到 2,700 億的水準,且與去年同期相當,主要是因為本季去庫存貨表現以及現金流出減少所致。現金周轉天數 57 天,較去年增加 9 天,主要係存貨天數增加。存貨自 2022 年第一季起,每季年增幅皆超過雙位數百分點,鴻海表示,在持續積極調整存貨的情況下,本季增幅已慢慢收斂,因此去年底存貨為高點,相比之下,使得第一季存貨天數偏高。負債比例優於去年第四季及去年同期,主要係因本季應付帳款下降,及較多的借款到期償還,使得負債總額下降。
鴻海是組裝代工廠,通常上半年的存貨一定都偏高,畢竟你做組裝,你不庫存一些備料,如果市場行情強勢來襲,你會來不及應付訂單的需求,這會失去與客戶之間的關係,所以不要常常看到鴻海庫存很高就在那講毛利率會降低,還是什麼鴻海失去競爭力,這一兩個月就有節目一直講鴻海庫存偏高的問題,聽到這種分析邏輯就讓我啼笑皆非。
我講白話一點,你開一間賣冰品或飲料的店,你在冬天備料冰塊比較多還是夏天備料比較多,不是看到夏天冰塊庫存量好高,飲料就好像賣不好,一副你飲料店要完蛋了的樣子,如果你是這樣在看事情的,你很容易會成為喜歡談結果論的邏輯恐龍。



最後是現金流量表。2023 年第一季自由現金流為1,152 億元,維持相當穩定的水準。在前一季度法說會有強調過,為了加速鴻海經營策略的執行,後續資本支出的水準將會高於過往水平,所以會看到資本支出每一季度都會逐季增加,這是公司在擴展的表現。鴻海的現金流量都不會有太大問題。



再來是看公司的營運表現與展望,第一季的營收表現,創下歷年同期新高,季減的幅度略優於以往的季節性表現,年度表現則是持平。四大產品的表現都如前次法說會的預期。
在獲利方面,本業上仍持續成長,但業外部分,因提列投資夏普的資產減損的原因,導致鴻海總淨利表現與去年比較是衰退的。


對於第二季的展望,因為疫情創造的高成長階段已經在去年結束了,而且目前產業剛好也處於庫存調整的時期,加上第二季又是鴻海傳統淡季,所以預期這一季整體會是季減、年減的表現。
接著分四個產品類別來看,在消費智能產品方面,主要產品進入新舊產品交換期,加上一月的拉貨動能較強、去年同期有新產品推出等因素,使得第一季基期拉升致比較高的水準。因此以季度、年度來看都會有衰退的情況。
在雲端網路產品,CSP 及 AI 伺服器的需求持續增加,第二季 CSP 維持強勁的成長。可是以整個雲端網路產品來看的話,季對季將大致持平,但相較於去年同期則略微衰退。
這次法說會有稍微調降雲端網路產品的成長率,雖然 CSP 及 AI 伺服器需求還是不錯,但有其他雲端網路產品還在庫存調整階段,因此下修到持平的預期。
在電腦終端產品,因疫情帶來的高成長階段已經過了,第二季表現相較上一季約略持平,與去年同期相比,將略微衰退。鴻海表示PC市場,在第二季度就會來到谷底,要等到下半年才會有比較好的表現。
最後在元件及其他產品,鴻海持續擴大零組件供應,提升出貨比例,因此第二季表現季對季將顯著成長、與去年同期相比則約略持平。
在全年展望部分,今年展望與三月法說會一致,預期將是持平的表現。




後半段則是3+3事業發展的部分,這都是第一季的舊聞,各位就自行參考自己多聽法說會,我不再重述,很多我過去都有分享過新聞整理過的資料,這些都是公司汲汲營營在擴展布局的動向,自己要勤作紀錄作筆記,不是在那邊「還沒看到電動車」,酸言酸語一大堆,公司轉型要能成功不是一夜就可以做到的事情,鴻海自2019年進入轉型階段,至今也才四年,其實也都開始有結果呈現了,身為投資人最大的喜悅就是可以跟著公司一起成長,這就是你能安心持股的原因,公司拿了你投資的錢,繼續成長,你的資金在裏頭發揮了螺絲釘的作用,你也不用在裡面工作,這樣投資一間公司,有什麼好憂心的,股價不是不漲,是市場常常喜歡眼見為憑,如果你都知道市場喜歡眼見為憑了,一間注定轉型會成功的公司,就靜心等待豐碩成果浮現就好,有閒錢就繼續投資,沒閒錢就抱緊處理,股市沒有很困難,就只是你有沒有用認真的心態看待投資這件事情而已。









最後是法人提問,兩個個比較重要的議題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第一個是認列夏普虧損的議題,夏普在3月份提出必須認列大筆的資產減損,提列減損金額為 2,197 億日圓,約 505 億台幣,鴻海依持股比例必須認列約 173 億台幣的業外投資損失。鴻海持有夏普 34%股權,為該公司單一最大股東,但鴻海對於夏普股東會沒有過半的表決權,也沒有實際主導夏普的營運活動,且夏普有自己獨立運作的董事會和管理團隊,並受到日本上市法令及投資人的監督,所以鴻海對他們不具控制力。
基於維護鴻海股東權益,後續將正式行文夏普,要求夏普提出重大虧損說明,及因應改善方案。如有必要,會要求調整管理團隊,來改善夏普的營運狀況。
夏普認列的資產損失主要是面板產業的部分,因為面板這一兩年報價下跌,所以導致其旗下生產子公司「堺顯示器産品公司」造成鉅額虧損,因此夏普對面板生産設備的收益能力進行重新評估之後,SDP産生了1884億日元的減值損失,這幾乎相當於該公司的固定資産總額。
而夏普收購「堺顯示器産品公司」剛好在面板產業低迷的2022年,因此在今年度重新評估其面板設備的評價,這也是好事,在經濟景氣低迷的時機把生產設備重新評估這也意味著,接下來經濟景氣開始回溫時,公司的固有資產就會變相成為很有生產價值的資產,我白話文講就是,最壞的狀況已經過了,也就是說鴻海就一次性的把這種短暫的損益通通認列掉,以後就不用擔心這顆腫瘤,切都切掉了,要痛就一次痛得痛快,因此,對於這種市場認定的利空,我反倒認為是利多。
第二個議題是Lordstown(LMC)的議題,基本上在 Lordstown 的投資,不會影響鴻海在 Ohio 廠的製造營運,鴻海對於Ohio廠的產能規劃相當全面,客戶也是精挑細選,期望可以達到最適化的產能配置。而且美國的IRA 法案也使鴻海在 Ohio廠產能更具吸引力。
另外是LMC與鴻海之間的問題,就我來看,由事件發生的順序去推測,可以看到LMC先聲奪人的講鴻海如果要放棄對LMC的投資,揚言會破產,但在此之前都沒有看到鴻海相關的消息公布過要放棄對LMC的投資,大概可以推斷鴻海應該是有先行文至LMC提醒美國股價也是簽約的內容之一,要記得兼顧股價的部分,LMC見狀之後才向外宣揚此事,威脅意味濃厚,因為怕鴻海不繼續投資LMC,也使得鴻海只好公佈澄清此事件,後續也沒有看到雙方公司太多的公開來回論述,這也表示了雙方已經進入理性溝通階段,看起來就是鴻海在安撫LMC,畢竟LMC是鴻海精挑細選的投資標的,既然雙方是站在一個互利互惠的立場,沒有理由鴻海要切割這塊餅。


三、技術籌碼表現


可以看到周五外資群大賣30025張,主要是外資認定鴻海認列投資夏普的業外損益是利空,週五可以看到幾個多頭外資大賣,大摩買賣超-12054張,小摩買賣超-5040張,新加坡瑞銀買賣超-1929張,但是你該害怕嗎?不用,我講過你做股票當遇到股價在震盪的時候,就要回歸到你投資他的初衷,也就是公司本質有沒有變差,今年第一季就算鴻海認列了夏普的虧損,EPS也有0.93元,也就是說公司的淨值仍然持續成長,結至2022年為止,鴻海淨值來到104.65元,你覺得外資賤賣在104塊以下是很厲害嗎?在我看來是愚蠢吧!
當你遇到公司股價開始劇烈震盪,盤中你只需要有兩種想法,該不該撿便宜,再來是要分幾筆資金分批布局,就這樣,然後外資的動向你就可以思考,外資如果是買超,就是不意外的事情,因為股價被低估,聰明的人會懂得撿便宜,就比如港商野村在周五就大買7784張,但是外資如果是賣超,你就可以笑他蠢,你又可以趁機打爆外資了。如果你是這種立於不敗的思維,那麼你就會是市場上的贏家。



在來看這週外資籌碼表現,外資多頭仍為大小摩、新加坡瑞銀、花旗,另外增加港商野村,雖然大小摩在週五大賣,但從今年二月份至今,大小摩的買賣超表現仍是多頭無誤,後續也就持續觀察,外資已經沒有任何理由可以看空鴻海了,另外新加坡瑞銀其實周五也不到大賣,因此仍屬多頭方。
目前的空頭外資剩下美商高盛,我講過他沒有太多的鴻海股票可以賣,等到下週大小摩又繼續買回來的時候,美商高盛就知道他的敵人到底有多少,這個外資就像是眼睛被蒙蔽一樣亂看空,就是很弱雞的表現,他就跟過去新加坡瑞銀及花旗一樣,只剩下認錯買回這條路可以走。

最後技術面的部份,半年線上揚了,我講過在年線半年線黃金交叉之前,會在這兩條線區間附近震盪,所以跌到半年線附近也只是正常的震盪表現罷了,如果你打開三年線,你就要好好把握當贏家的時機點,你如果在三年線殺股票,你就注定是市場上的輸家,贏家輸家就是在這裡決勝負,你不要跟我講你追高多會賺,我都不信,因為你未來就通通會賠回來,並且連本都賠掉,賠到破產我都不意外。




再次聲明,本文為個人持股紀錄分享,無任何買賣推薦,請投資人自行評估投資風險,自負盈虧。


留言

張貼留言